藝術產品與藝術作品

藝術的創作、美學的生成,立基於生活,連結於經驗,圓滿融合之際,自然生成具獨特性的藝術與美學!

「藝術產品(the art product)」與「藝術作品(the work of art)」不一樣嗎?答案是肯定的。

簡單來說,前者藝術產品是生成於自身經驗之外、就僅僅只是物理性的存在,而後者的藝術作品則是必須伴隨人的經驗而創作生成(Shusterman, 1992)。

杜威(2005)認為,藝術作品就是要以「人」為媒介,整合貫穿經驗裡的事件與場景,進而生成具有獨特性的作品,而這作品就是創作者所展現出的自身經驗。藝術作品生成於經驗之中,是藉由經驗而成就的,而且是帶有獨特性的創作作為,而非單純的工廠機械化生產線式的「再造式重現」。

但值得注意的是,藝術作品的流傳與後續發展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有時候可能得不斷地面對著不同的困境挑戰。例如:第一種困境,是後續的發展與生活經驗不小心脫勾了,就只能被膚淺地對待著,並淪落為外在地且表象地的存在;而第二種困境,是過度被哄抬高舉,最終也會與真實生活相脫離,只能孤立地被束之高閣供奉著(Dewey, 2005)。

一旦陷入這些困境之中,生活的環境背景消逝了、人的能動性消失了,藝術作品也就喪失了被創造與被欣賞的可能,其價值與意義也就消沉了(甘露,2016)。杜威(2005)曾以「高牆內的隔離王國」來指稱這般困境,也曾經以「連著土地的山峰」為喻,來強調藝術作品與生活經驗無法分割。

經驗所內蘊的形式與實質,猶如與山峰相連的大地,山峰無法懸空而立,也無法另立於土地之外。山峰立基於土地,藝術生成於經驗;土地的積聚造就了山峰,經驗的圓滿造就了藝術。而這論述也好為杜威的「藝術即經驗」,做了很棒的詮釋。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彼此之間的關聯狀態,自然成為判別藝術產品與藝術作品的重要參照。與生活相連結的藝術創作,對人類有意義且具實用價值;而這樣的作品,才能在生活之中深入人心,進而啟動後續新藝術創作。藝術的創作、美學的生成,立基於生活,連結於經驗,圓滿融合之際,自然生成具獨特性的藝術與美學!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1(臺灣竹縣峨眉 水窩)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1(臺灣竹縣峨眉 水窩)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2(臺灣竹縣竹東火車站旁文創園區)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2(臺灣竹縣竹東火車站旁文創園區)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3(臺灣雲林西螺東市場)
藝術與環境、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3(臺灣雲林西螺東市場)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甘露(2016)。论杜威的艺术思想。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Dewey, J. (2005). Art as Experience. NY, USA: The Penguin Group.

Shusterman, R. (1992). Pragmatist Aestetics: Living Beauty, Rethinking Art. MA, USA: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goenjoyart
goenjoyart
文章: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