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本身就是個多義詞。
美學
就字義來看,「美學的(aesthetic)」這個形容詞也被譯為審美的,原意是指「直感或直覺的」(劉昌元,2000),這是一種與物理感官相關的感知,強調的是因身體感官所衍生的感受,和「美的內涵」本來沒有直接關聯的(齊偉先,2009;2013)。
直到鮑佳頓將美學視為「一門以研究美為目的的學門(劉昌元,2000)」,而且美學是參照於「美的愉悅知覺」,將美學的意義從原本單純的感官知覺轉向成為感性認識,並且是針對感性或感受所進行的探究(蘇雅慧,2008)。此後,對於美學的研究大多依循此一論述方向而開展。
目前,在字詞的區分上,身為形容詞的「(a)esthetic」,仍帶有「審美的、美學的、美的」等義涵。而名詞「(a)esthetics」,意指「美學」,乃是對於美的研究,尤其是指涉到藝術中的美之探究(Summers:2004)。
審美
其中「審美」一詞在中文的用法上,主要意指的是辨別美醜(國語日報出版中心,2000),通常是在情境中對事物或藝術品的美的領會與評價。因此,審美較之美學或美感,帶有比較重的評價意涵。
美感
至於「美感」一詞,則是帶著情感與感受的內涵與意義的生成。李崗(2016)認為「沒有情感向度不能稱為美『感』,沒有價值向度不能稱為『美』感」,美感是我們對經驗審美時所覺知到的情感。近年來,教育界極重視美感教育,將之視為推動美學的主要論述語詞。
而在一般的日常用語中,「美感」、「審美」與「美學」等詞,因彼此具有類似的概念或性質,因而常常沒有嚴格的區分使用。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資料~
李崗(2016)。美學與美育。收錄於簡成熙主編, 簡成熙、吳美瑤、王清思等13人合著,新教育哲學,第199-232頁。臺北:五南出版社。
國語日報出版中心(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
齊偉先(2009)。品味、技藝與社會中的藝術:初探身體技藝與藝術活動中的權力運作。網址:http://soc.thu.edu.tw/acdamic/20091002conference/20091002agenda.files/1-11.pdf
齊偉先(2013)。藝術的社會學啟蒙:以身體技藝為建構基礎的社會美學。台灣社會學,25 期(2013.06),頁1-44。網址:http://sociology.ntu.edu.tw/ntusocial/journal/ts-25/25-01.pdf
劉昌元(2000)。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蘇雅慧(2008)。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育?-美感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相對。美育雙月刊,168期(2008.09),頁58-68。網址: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009_per0001_0165_00580069.pdf
Summers, Della.(主編)(2004)。朗文英漢雙解活用詞典。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