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與現代的不了情

現代與後現代,仍在不斷發展演化,各有其獨特立場,也有交錯難解的邊陲地域。

後現代的「存在」,得到學者們的認同,但對於後現代「存在」的「實質內涵」,卻沒有得到共識。

因此「後現代」一詞,本身充滿著爭議。有人認為後現代沒什麼意義可言,有人宣稱後現代已死,有人視之為一種拙劣之語詞,也有人認為後現代就是現代的一部份……。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一個新名詞之所以會產生,就是代表了一種區隔與競爭的策略。「後現代」為了創造出超越「現代」既存結構的空間,以利導引出重新分化結果的可能(趙偉妏譯,2009)。分化,進而帶動了變化與變異,並在生活之中全面地醞釀與啟動。

從發展的脈絡來看,現代性與後現代之間是連續的生成,之間的連續性關係正如同「光譜」一般,因著波長的不同而顯現出不同的顏色,但過程中色差的轉變,是一種漸進的歷程。

現代主義「大敘事」的知識模式,很顯然的,並不符合生活中的真實狀態,所謂的典範也並非不變的真理。事實,是無法被化約處理、也並非絕對現象,因此「知識」就是文化與語言的妥協商量成果(劉攸青,2006)。

典型的後現代,宣稱普遍真理並不存在、也不可求,「相對性」才會是必然的結果,而所謂的「真理」,是取決於主體的自我立場與思維框架(秦海花譯,2015)。

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1929- )認為「現代性是一項未完成的計畫(Ben-Habib trans.,1983),海勒(Ágnes Heller,1929- )進而提出「後現代是現代性的完成」,迪南堤(Gerard Delanty,1960- )則認為現代性已經滲入到所有的社會層面,可以說是基進化公共論述的延伸,而後現代就是完成現代性計畫的重要階段(駱盈伶譯,2009)。

現代與後現代,非但不是可以截然劃分清楚的兩個範圍,反倒是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至今,雙方仍在不斷地發展演化中,各有其獨特立場,也有交錯難解的邊陲地域。

雖然目前暫無定論,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現代與後現代兩者既相互對立,但也彼此互補(蘇永明,2004),換言之,後現代與現代既似連續光譜的兩端,也類似銅板的一體兩面。

現代與後現代,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1(Seattle, WA)
現代與後現代,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1(Seattle, WA)
現代與後現代,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2(Seattle, WA)
現代與後現代,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2(Seattle, WA)
現代與後現代,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3(Bellingham, WA)
現代與後現代,彼此具有延續與同步發展的緊密關聯。3(Bellingham, WA)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秦海花譯(2015)。解讀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原著者:Butler, 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趙偉妏譯(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Consumer Cultuer and Postmodernism,原著者:Featherstine, M.)。臺北:韋伯文化。

劉攸青(2006)。後現代藝術教育。嘉義:濤石文化。

駱盈伶譯(2009)。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知識、權力與自我。(Modernity and Postmodermity: Knowledge, Power and the Self,原著者:Delanty, G.)。台北:韋伯文化。

蘇永明(2004)。後現代的主要觀點。收錄於蘇永明主編,後現代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Ben-Habib, S. (trans.) (1983). Modernity- An incomplete project (Author: Habermas, J). In Foster, H. (1983). The Anti-Aesthetic: Essays on Postmodern Culture. Cited from:  https://platypus1917.org/wp-content/uploads/2010/10/habermas_modernityproject.pdf

goenjoyart
goenjoyart
文章: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