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經驗的素材隨著經驗的發展,有所滿足,才有機會構成一個經驗,進而邁向美學經驗。
過程中,人們所憑藉的不是好奇的衝動,也不是無盡的慾望,而是過程本身的愉悅與滿足,才能讓我們持續參與其中,而不是經驗生成的冷漠的旁觀者(Dewey, 2005)。
這當中,蘊涵著也反映著「經由整全內在與特有品質的全體關聯之圓滿行動」的所得與所感,這就是「美」的感受。經驗的生成,始於我們對於環境的行動,進而將所涉及的素材轉化為媒介,再依形式與條件重新組織整合,並且經由知覺而協調意義,終歸於想像豐富的美學經驗(單文經,2018)。
經驗的生成過程整合了其自身所包含的各個要素,而「情感」正是眾多素材之所以得以整合的黏合劑。情感是由情境所暗示的(Dewey, 2005),情感會如磁鐵般地,將與經驗共鳴的材料引向自身(Dewey, 2005),這即是「選擇」,然後再自然地一氣呵成地成就出一個經驗與美學經驗。不溢滿的情感方能成就藝術與美學,過重的情感則反成為阻力與障礙(Dewey, 2005)。因為,正如同經驗一般,唯在存有空間與自由、安全與參照的氛圍裡,藝術與美學才有生成的可能。
藝術、美學以經驗為基礎,而經驗生於真實情境。因此,杜威(2005)認為「親近生活的強度感受,就是值得認真讚賞的對象」。這是一種始於知覺的美學,而美學知覺也正是幸福的必要元素(Dewey, 2005)。知覺的「興奮」,提供「表現」動力的必要條件,表現必須要在材料之中體現、在開展中前進,方才能臻於圓滿的美學經驗,(Dewey, 2005)。
真誠的情感讓素材得以相互滲透與交融,形塑不可分割的整合,也使得經驗具有統一性、連續性與獨特性,並達到愉悅滿足的圓滿狀態。
完整過程、獨特個性與知覺滿足,就是美學經驗的三大主向度。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單文經(2018)。論研究杜威美學之教育意涵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臺灣教育哲學學會出版,臺灣教育哲學,2018.09,第二卷 第二期,第89-137頁。DOI: 10.3966/252044592018090202004。摘自ERICDATA付費資料庫。網址:http://www.ericdata.com/hypage.cgi?hyqstr=aikojjjfihjlonqlilhmoknktpkmnnhpjmlnokvmwnjotjljvpkmnnhpjmlnonwmmnlplmjnpotlxnuomnpjuopninnknmmokollxnpoljvkjknmonuoimvnlluixmnnolpjvoinlogkwmnoioqmlnkoinmnhkwnkolovixokounijvpinkopnwjkknlpjkkilijnkklijnkhlhjqkklqiwnvpmnmjmpknrojoqmmktlhjikllhjqkglljpjmpkmonsoimpktliiomjmqkmktljjpkoljjkkhlmjmkhlmjjkglpjmkpknnnojomnknpoljvjmpmnlnlpjnknpoomqokluiolsoimwnnpmmjnnomjvkhknmtnlpqlxnkoqnlogotmjopluionromnrmvolmrojphmunhpqjjktknmtnlpqlxnkoqnlogotmjopljjv
Dewey, J. (2005). Art as Experience. NY, USA: The Pengui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