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art)」與「美學(aesthetics)」

artistic-esthetic~指向行動產生的藝術,和指向知覺與愉悅的美學,是一組必須相互支撐的概念。

「藝術」與「美學」隨著「經驗」與時俱進,不斷演進

「藝術(art)」與「美學((a)esthetics)」這兩個語詞,正如同「經驗(experience)」一般,都是杜威終身探究、且在他的著作書寫裡不斷地被提及的重要語彙。而隨著時間流轉與經驗積累,杜威哲思對於這三個語彙的詞義也不斷地隨著經驗的成長而自我調整。

美學esthetic(s)或aesthetic(s)在字義上,一般常被視為同義字,字尾的s乃是使該詞彙由形容詞轉為名詞。杜威早期著作多使用aesthetic(s)一字,esthetic(s)則是至中早期著作才出現;到了後期的著作裡,這兩字仍常會被杜威交互使用。

《藝術即經驗》書中,美學(esthetic)是一個常與名詞相連的形容詞,重在情感層次,至於書中使用最多的藝術(art)一字詞,其涵義則是十分廣泛且籠統的,須依上下文之前後脈絡來考量其涵義[1]

和植物的成長一般,「語彙」也會隨著經驗「與時俱進」1(竹縣橫山)
和植物的成長一般,「語彙」也會隨著經驗「與時俱進」1(竹縣橫山)
和植物的成長一般,「語彙」也會隨著經驗「與時俱進」2(竹縣橫山馬胎古道)
和植物的成長一般,「語彙」也會隨著經驗「與時俱進」2(竹縣橫山馬胎古道)
和植物的成長一般,「語彙」也會隨著經驗「與時俱進」3(竹縣橫山)
和植物的成長一般,「語彙」也會隨著經驗「與時俱進」3(竹縣橫山)

詞義更寬廣的新語彙:「藝術的與美學的(artistic-esthetic)」

杜威對於藝術與美學自有其獨特的見解。對杜威而言,藝術(art)是在創造性活動中,為「理想性的意義(ideal meanings)」與「慣常性的意義(habitual meanings)」 提供了融合的機會(Alexander,1987:17)。所以他(2005)提出以「『所做(what is done)』與『所欲(what is intended)』的結合程度」,來做為檢視「做作的(artificial)」、「熟巧的(artful)」與「藝術的(artistic)」的參照。如果所為所做與所想所欲兩者愈加一致,藝術性就愈高,也愈趨向美學(aesthetic)。

杜威(2003b)覺得美學與藝術的差異不是文字上差異,而是對象(objects)上的不同;若要區辨出兩者之異,他(2005)認為藝術(artistic)是指向產生的行動,而美學(esthetic)則是指向知覺與愉悅的行動。雖然如此,他(2005)也提醒著,這兩個詞語並非截然劃分的,而是一組必須相互支撐的概念。

只是困窘的是,在語言中竟沒有一個語詞可以完整含括這兩者義涵,因此,杜威創用了「藝術的與美學的(artistic-esthetic)(2005)」或「美學的與藝術的(esthetic-artistic)(2003a)」這樣的語詞來概括其所欲表達的「藝術、美學」整全概念。如此一來,不僅兼顧了知覺與行動,同時也秉持杜威致力於化解二元論的一貫立場。這種包容力強大的多義經驗概念是關鍵的策略,也是杜威實用主義的核心(Shusterman,2010)。

事實上,重實踐的藝術作為與重知性的美學感受,的確並非全然相對立的不同概念,兩者之間的區隔線是彈性的、且可越界的。「藝術的暨美學的」詞彙的使用像徵著兩者的界域是相連結的,對照於兩者各自有「其特殊的性質」,就像是光譜分析中兩端的兩種色彩,而在光譜中,更多的是由這兩種端點色彩所交融呈現的連續性之多元「明度、彩度」之色彩展現,如同「藝術的暨美學的」的意涵也在藝術與美學兩端之中有著無限的連結與組合可能性!

artistic-esthetic:行動與知覺,全方位的全然美(日本新潟縣十日町)
artistic-esthetic:行動與知覺,全方位的全然美(日本新潟縣十日町)
artistic-esthetic:行動與知覺,全方位的全然美
artistic-esthetic:行動與知覺,全方位的全然美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Alexander, T. M. (1987). John Dewey’s Theory of Art, Experience & Nature The Horizons of Feeling. NY, USA: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Dewey, J. (2003a). Syllabus: Types of Philosophic Thought. The Middle Works of John Dewey, 1899-1924. Volume 13: 1921-1922, Essays.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Dewey, 1882-1953 (Electronic Edition). VA, USA: InteLex Corporation.

Dewey, J. (2003b). Experience and Nature. The Later Works of John Dewey, 1925-1953. Volume 1: 1925, Experience and Nature.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Dewey, 1882-1953 (Electronic Edition). VA, USA: InteLex Corporation.

Dewey, J. (2005). Art as Experience. NY, USA: The Penguin Group.

Shusterman, R. (2010). Dewey’s Art as Experience: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 Vol. 44, No. 1 (Spring 2010), pp. 26-43.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Stable URL: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5406/jaesteduc.44.1.0026


[1] 語彙必須從文本語境(verbal context)、實體(physical)或社會語境(social context)中來理解與定義(林佩熹譯,2014:83-85),方能竟其功。

goenjoyart
goenjoyart
文章: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