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美學與現代主義相互影響、也彼此支持。
現代主義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理性當家,科學掛帥;現代美學,也是以人為創作論述的主體,以科學方法來引領創作的開展。
早在文藝復興[1]時期,就有藝術家採用了經驗主義重視的「詳細觀察」做為創作的基礎,配合幾何與透視法的運用,塑造出藝術的新展現,這樣的精神與作法與科學態度相似(沈清松,1993)。藝術家達文西,就是那個時代裡最典型的代表,說明了藝術與科學的緊密關聯。
現代性與科學的興起有著密切相關。強調理性,讓科學成為時代的顯學;原理原則儼然成為人類行動的最高指導準則。現代性,認同科學的準確性足以取代宗教的正當性(駱盈伶譯,2009)。
哲思,在中世紀被視為神學的附庸,又在現代主義風潮裡成為科學的附庸,科學成了人們思維的指導原則(蘇永明,2006)。
哲思牽動藝術,中世紀的藝術常以宗教為發展場域,教堂的彩繪裝置藝術就是重要的展現;現代藝術則樂於與科學攜手同行,印象派藝術對於光與影技法展現之極緻,便是一例。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2],使得人們更加重視技術與功能,建築[3]思潮也隨之改變。艾菲爾(Gustave Eiffel,1832-1923)的巴黎鐵塔(Eiffel Tower)善用高橋橋墩架設原理,華格納(Otto Wagner,1841-1918)的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The postal Savings Bank,Vienna)摒棄當時繁複裝飾建築作為、轉向符應生活機能的建築設計,高第(Antoni Gaudi,1852-1926)的聖家堂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顛覆了傳統建築色彩與造形之制式概念,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以有機建築論述所設計的美國中西部平原式風格建築(夏紓,2014)……,在在都為現代美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連結,做了有力的時代見證。
當美學趨向科學,重視實證方法,自然而然地就會涉及心理學、生理學、生物學、社會學、人種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也會讓美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吸取了不同的新材料(楊恩寰,2017),進而不斷地充實與豐厚美學與藝術的內涵。
[1]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一個文化運動,14-16世紀間盛行於歐洲,其影響力終結了中古時期並開始了歐洲的近代時期。人們相信人的價值高於宗教,並勇於挑戰傳統想法及教會教義,致使許多科學發現及發明產生。(維基百科:文藝復興;Wikipedia:Renaissance)
[2] 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就是產業革命。第一次的工業革命約於1760年代興起,持續到1830-1840年代。人們生產與製造的方式逐漸轉為機械化,並以工廠的大規模生產模式取代手工生產,這是一個引發自現代的科學革命,也是機器時代興起的革命。(維基百科:工業革命;Wikipedia:Industrial Revolution)
[3] 現代主義建築始於1919年創立於德國的包浩斯學校(1919-1933, Bauhaus),其相信建築是功能性的,學校運作時間不長,但影響深遠,帶動了「國際風格」的建築新嘗試,同時也對其他藝術領域有影響(維基百科:包浩斯;Wikipedia:Bauhaus)。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沈清松(1993)。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第四期,頁4-25。台北:哲學雜誌社。 (本參考資料乃重新鍵入,僅置於網路供學生參考用,所以本文不提供連結)。
夏紓(2014)。從古典到後現代:桂冠建築師與世界經典建築。臺北:信實文化行銷。
楊恩寰(2017)。藝術學與美學的學科分界。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04/12。網址:https://read01.com/zh-tw/Qg0gy2.html#.Wgb4IrpuLcd
駱盈伶譯(2009)。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知識、權力與自我。(Modernity and Postmodermity: Knowledge, Power and the Self,原著者:Delanty, G.)。台北:韋伯文化。
蘇永明(2006)。主體的爭議與教育 以現代與後現代哲學為範圍。臺北:心理出版社。
相關語詞相關說明之連結~
文藝復興。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8%89%BA%E5%A4%8D%E5%85%B4
Renaissa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naissance
Leonardo da Vinc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onardo_da_Vinci
Gustave Eiffel(艾菲爾).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stave_Eiffel
Eiffel Tower. https://simple.wikipedia.org/wiki/Eiffel_Tower
The OFFICIAL Eiffel Tower website. https://www.toureiffel.paris/en
Otto Wagn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tto_Wagner
Austrian Postal Savings Bank (The postal Savings Bank,Vien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strian_Postal_Savings_Bank
高第。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4%B8%9C%E5%B0%BC%C2%B7%E9%AB%98%E8%BF%AA
Antoni Gaud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oni_Gaud%C3%AD
Sagrada Famíl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grada_Fam%C3%ADlia
Sagrada Familia website. https://sagradafamilia.org/en/
Frank Lloyd Wrigh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k_Lloyd_Wright
工業革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5%B7%A5%E4%B8%9A%E9%9D%A9%E5%91%B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ustrial_Revolution
包浩斯。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C%85%E8%B1%AA%E6%96%AF
Bauhau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uh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