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經濟發展、理性管理與社會分化,現代化的發展似乎更加艱辛。此時,帶著質疑與批判的「後現代」見縫插針,時代的發展出現了斷裂危機,也使得現代主義如坐針氈。
現代化就像是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水,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利益,但也帶來了高度的風險。風險,可以為未來帶來新的開展動力與可能性,但也會為未來的開展埋下難以評估的危機。
紀登斯從社會學的觀點,看到現代化所產生的影響力是持續且不斷擴大,致使生活本質與形式逐漸分道揚鑣,但又在「過往的背景中」與「當下時空中」嘗試組合(尹宏毅譯,2002)。而在這持續重組的過程中,差異與分裂,勢必成為不可避免的宿命。
雖然不同的思想家或學者,對於現代性仍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不可否認的,現代性是現代條件下人的精神心態與性格氣質呈現,或者說是社會的文化心理與結構,簡言之,現代性是一種精神理念或是思想形態(李赞萍,2013)。
現代性的大概念既然指的是理念、是思想,那麼在這共識下,所謂的現代性內涵,不可避免地就會落入言人人殊的困境之中;而這困境正為多元的可能埋下了萌發的契機。
現代化發展的種種變動,為時代思想激起漣漪,活力的且深刻地攪動著時代中的文化與生活;同時,也為後現代思維的萌發提供了舞台,使得與現代主義共生的現代美學從內層深處開啟了反動的創發能量。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尹宏毅譯(2002)。現代性 : 紀登斯訪談錄。(Conversations with Anthony Giddens making sense of modernity,原作者:Christopher Pierson)。臺北市 : 聯經。
李赞萍(2013)。现代性探讨。收錄於前沿,2013年,第22期,pp. 41-42。網址:file:///C:/Users/chunchih/Downloads/%E7%8F%BE%E4%BB%A3%E6%80%A7%E6%8E%A2%E8%A8%8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