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帶有藝術與哲學雙重屬性。
美學有時依附於哲學領域、有時依附於藝術領域,有時也會以美學自身為獨立領域(刘旭光,2013)。十九世紀時,在時空環境的影響下,部份美學論述轉而從宗教或是從道德的基點出發(Archie L. & Archie J. G.,2006)。
美學的演進是多元化的發展。這種趨勢造成的影響,利弊互見:一方面是美學的中心論述一直存有爭議,未能界定清楚,常常莫衷一是,是其弊:另一方面,美學論述持續地與不同領域激盪衝擊,也使其內涵範疇不致於固著,進而得以不斷調整與充實,易生新意創見,則是其利。
美學與哲學
從哲學領域回溯,早期哲學家論述藝術時,並沒有涵蓋真正美學概念。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將美學納入了哲學的研究範圍裡,成為其認識論與倫理學的中介學科,後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則將帶有獨立性質的美學,以有機方式納入其哲學體系,以哲學的高度概括藝術理論,這一改變,也使得其哲學被稱之為「藝術哲學」(刘旭光,2013)。
後續,哲學界學者依其各自理念對於美學的不斷探究,開展出多樣的藝術與美學概念論述,呈現出一種不斷變動的狀態。
美學與藝術
從藝術領域來看,一般而言,藝術與美學似乎沒有太嚴格的區分,因為兩者的論述範圍有極大的重疊性,都關注美的本質,也都關切是否具有足以判斷美學性質以及藝術品、自然物價值的品味等議題(Feagin,1997)。
在一般的論述上,美學常環繞著藝術哲學,而藝術哲學也常常被視為美學(Feagin,1997)。美學與藝術兩者之間,似乎帶有相互替換與彼此包容之性質;但是兩者仍然並非全等的概念(劉昌元,2000:6)。尤其到了多元論述的後現代,藝術與美學的範圍界定,似乎更難有一致的論點。
美學與時俱進
言人人殊,就是世界的真實樣貌;每個人會在其自身不同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不同的體悟與論述。
至今,美學仍是一個不斷發展論述與涵養概念的場域。美學之跨界,使得其內涵更增添多樣化豐富性質。名稱的命定,只是為研究範圍找到可對應指稱之指稱語詞,至於「美學」的多樣性內涵,仍然與時俱進的不斷地地演變。
備註~
- 本文章代表之圖片,拍攝於Honoluu, Hawaii(2024.01.06)的Via Gelato義式冰淇淋店的牆面,兩隻鳥兒的圖案。其中一隻鳥旁,寫的是Howzit,意指「你好嗎?」,另一隻鳥旁寫的是Kaimuki,正是店家所在的區域名稱。
- Via Gelato義式冰淇淋店之官網連結:https://viagelatohawaii.com/
- Howzit是夏威夷群語,意指「How are you?」參考網址: https://poipubeach.org/blog/hawaiian-words-to-know-before-your-kauai-vacation/
- Kaimuki是夏威夷的古地名,也是目前檀香山東南方的一個區域名稱,參考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imuki,_Hawaii
特註說明:「學理之美」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為「何奕慧(2020)。杜威美學之剖析與應用─以STEAM與美感教育為範圍。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本論文永久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7wt688)。
如果想瞭解更多論述內容,請參閱上述論文。
參考文獻~
刘旭光(2013)。浅谈黑格尔美学的存在论基础。MBAlib智库.文檔。網址:http://doc.mbalib.com/view/6da33a18b05b022aaef10cc6cc3eba87.html
劉昌元(2000)。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Archie L. & Archie J. G. (2006). Readings in the History of Æsthetics: An Open-Source Reader, Ver. 0.11. In Philosophy Courses (Archie). Cited from: http://philosophy.lander.edu/intro/artbook.pdf
Feagin, S. L. (1997). Aesthetics. In Robert Audi (Ed.). (1997).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pp. 10-11.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