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中,西瓜皮髮型的女孩們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慶祝35周年而策劃典藏展「時代記憶:國美35典藏精選展」。這個展覽是以「臺灣美術的溯源與變異」、「臺灣現代藝術的實驗和創新」、「當代藝術的宣告與議題」、「從生活的呢喃到介入歷史」為四大主題,介紹臺灣美術溯源及創作風格。
那天到館參訪,走到三樓展覽室,巧遇一群國中生入館校外教學。
有一位優雅女士,有著短白俏麗秀髮、身著水墨荷花制服、戴著墨綠口罩,正熱情地為參訪的國中生們導覽、解說作品。
於是我把握住機會,跟著一起學習,只是會刻意地稍稍保持點距離,以免影響到學生們。
過程中,導覽女士介紹到一幅「有三位西瓜皮髮型女孩們玩沙包」的作品時,提及「西瓜皮髮型」是當年臺灣女學生的標準髮型,只見學生們頗覺訝異,無法想像校園裡大家都頂著一樣髮型的場景!
當下,曾有一股衝動,想大聲地說:真的!我也留過西瓜皮髮型……
記憶中,西瓜皮髮型的年少
是呀!我的國中小時代校園裡,女孩們都是近乎齊耳的短髮造型,有瀏海的必須在眉之上,否則就是兩側髮塞入耳後。而這清湯掛麵髮型,再加上學校白衣黑裙或卡其色制服,就是當年校園的日常。
我的父母很認同「髮型愈單純才能多用些心思在課業上」,所以在國中畢業前,我一直都是清湯掛麵短髮髮型,而且大多是母親親自手執剪刀為我修剪。
或許是當時沒有可以比較的機會,所以一直很習慣於這種髮型,也一直不覺得這髮型有什麼不好、或是有什麼不好看。
待進了師專,成為未來的準老師;母親開始帶我到美容院燙髮,但仍是短髮造型。
直到成為正式老師、北上教書時,或許是為了滿足之前不曾留過長髮的好奇心,頭髮刻意留得長長的。只是,長髮飄逸了一陣子,就想再試試新髮型。
那一回,我選擇剪了短髮。沒有想到的是,步出美容院的那一刻,那輕盈的美妙感受令我雀躍不已,幾乎是一路跑跳著回到家裡。那輕爽的愉悅感,至今仍是印象深刻!
或許,小時候長期的短髮早已內化為慣性,就如同熟悉的家常菜味道一樣,都是屬於「我」的獨特印記!
特別註解:
- 「有三位西瓜皮髮型女孩們玩沙包」,是薛萬棟先生的「遊戲」作品。這件作品於1938年榮獲第一屆的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特獎,並獲得代表「總督賞」之大獎。
- 當年因「髮禁」之故(可參閱下方的參考資料),中等學校以下的校園,要求女學生的短髮近乎齊耳,清湯掛麵髮型,男學生則是須理出近乎平頭的三分頭髮型。
- 近年來,西瓜頭髮型似乎有以復古之風,稍加改變後,受到部份人士的喜愛。
參考資料:
有關國美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s://www.ntmofa.gov.tw/
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時代記憶:國美35典藏精選展」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30045&utm_medium=query
有關薛萬棟先生的介紹~
聚珍臺灣 【名單之後】「敢是命運相創治!」藝壇的一顆流星:薛萬棟https://www.gjtaiwan.com/new/?p=85623
非池中 薛萬棟Hsueh Wan Tung 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1673
薛萬棟-遊戲-國美典藏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GalData.aspx?RNO=M8MDMRMLMAMAMKMY&FROM=5T5J54KJM35BKK52
有關髮禁~
髮禁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AE%E7%A6%81
學生服儀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立法院第十屆第八會期 議題研析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207400
西瓜皮與三分頭 重返髮禁年代【熱線追蹤】台灣印像紀錄一甲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SZ2uHFmjc
風傳媒 新新聞 台灣制服史:日治時期的榮耀象徵,為何到戒嚴時期就變成「毫無美感」軍訓服?